光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房产家居、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2-16 17:03:01
如今的华为虽然依旧深陷困境,但其从未放弃反抗决心,不仅研发出鸿蒙与欧拉系统,还大胆进入汽车领域,帮助各大车企实现汽车智能化。华为此前的各大战略从未失手,但在卖车上似乎行不通,其和赛力斯打造的SF5销量惨淡仅卖出6000辆,距离余承东当初定下的30万台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只能停止催促经销商改造门店的发展卖车业务,因为不仅成本大而且不盈利。
一家汽车门店最少需要四辆车,两辆用来展示两辆用来试驾,投资达到近100万,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卖不出去的情况下改造门店,经销商们只能亏钱。而华为作为国内知名品牌,这次跨界卖车为何迟迟不见效果?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品牌知名度和汽车性能都不够。其在手机领域之所以能做到国内第一,是因为其知名度和性能都有保障,但在汽车领域,赛力斯的牌子就不够响亮,即便是华为也带不动。
再加上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对智能汽车的参与度却十分高,从驾驶舱座到中控再到动力都有其技术参与,这样一来车企反倒变成“代工厂”角色,除了底盘、外壳、轮子以及座椅外,都有华为技术的参与。而上汽董事长更是直言此举会导致车企“失去灵魂”,因此拒绝与其合作,不仅是上汽,其余国产一线车企也都拒绝合作。国产车都尚且如此,外国车企更不用说,想为BBA搭载根本不可能。
余承东本想开拓汽车市场来弥补手机市场的缺陷,同时为手机市场的“王者归来”积蓄力量。但可惜现状不乐观,大车企不合作小车企卖不动,华为车销量只有6000,卖车计划实在难以继续。而难怪任正非当初会反对造车,不仅是因为资金投入大,还因为会得罪客户,尤其是少数能坚定支持华为5G的国家德国,汽车是其主要核心业务,若华为触及其利益可能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
虽然和其他车企合作算是“曲线造车”,但结果却不尽人意,这可能更坚定了华为不会真正迈向汽车领域。人们只会为品牌、性能买车,却不会为了操作系统买车,华为必须明白这一点。其若想继续在汽车领域有所发展,或许只能寄希望与一线车企的合作,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华为的境况依旧不乐观。
(文/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