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房产家居、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2-17 15:07:01
文/阿秋
以下是家属和“患者”的对话!
家属:你整天躺着,或者在家里玩游戏,也不出去走走,这样下去病很难好的,我带你去看医生好吗?
患者:我没病,你不要再说了好吗?你给我出去!我真的没有病!
家属:你是不是心里很难受?看你心情低落忧郁的,也不出去走走,我担心你这样下去会更加难受,更加颓废!我陪你去看医生好吗?
患者:我真的没有问题,求你了,别再说了!别再烦我了!我没病,还会被你整出病来!
以上这样的对话,是不是非常熟悉呢?
在这些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家属们的焦虑和盲目给当事人贴标签的行为,这个标签就是:“你必须有病,你必须有抑郁症”。
家属单方面地把自己的观念和焦虑情绪强加在了当事人身上。
你说当事人在这样的家属陪伴之下,能不痛苦吗?能不反感吗?
即便当事人真有抑郁症,我们也不能过于强加,我们家属一定要认识到“尊重”二字。在陪伴和帮助上,不能因为着急,而做出一些伤害、干扰患者的事情来,比如以上的对话,就犯了极大的错误。
往往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不是立马就医,而是需要家属的支持和理解式的陪伴,如何理解这句话?
就是我们家属要懂得顺应患者的情绪,去行、去说。
当患者说自己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家属这时就不要再进一步劝说了,而是做到留意观察即可,默默陪伴即可。
过度打扰,不利于患者休息,也会打破彼此之间的关系;强加给当事人贴上“有病或者抑郁字眼”都是一种种严重刺激患者内心世界的不当做法。
我们家属为什么非要去说他们有问题呢?
为什么不可以用“舒不舒服”来代替呢?
这就需要我们家属在日后的陪伴中,注意的事情了,还是尽量少提那些敏感的字眼吧!
道理很简单,谁愿意被人贴上“有问题和抑郁的标签呢”?谁愿意被人说自己有问题?
我们家属应该换位思考一下,我想这也是一种最起码的尊重。
总是盯着当事人的问题,没问题也会被自己盯出问题来的。这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刺激他们!
这是愚蠢至极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家属默默地学习一些陪伴知识和技巧,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当事人,多做少说,而不是一张嘴巴。因为,嘴巴有时候是最伤人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