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房产家居、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1-21 15:36:01
影视投资 https://www.touzitop.com/
新股上市表现
谭仔国际香港上市破发 公司市值41亿港元谭仔国际有限公司 (简称:“谭仔国际”,02217)10月7日在港交所上市。谭仔国际发行价为3.33港元,募资净额为10.42亿港元。
谭仔国际的基石投资者包括Matthews、南方基金、睿思资本,一共认购3739万股,认购净额为1.25亿港元。
谭仔国际开盘价为3港元,较发行价下跌9.9%;收盘价为3.08港元,较发行价下跌7.51%;以收盘价计算,谭仔国际市值为41.27亿港元。
这使得Matthews、南方基金、睿思资本均陷入到浮亏状态。
新股消息
和誉-B(2256.HK)上限定价12.46港元 预计10月13日挂牌上市和誉-B(2256.HK)昨日招股结束,有消息称最终以招股价上限12.46港元定价,集资17.54亿港元。综合多间券商数据,该股公开发售部分最终合共录得5.6亿元的孖展认购,若以公开发售部分集资1.75港亿元计算,超额认购2.2倍。预期将于2021年10月1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和誉为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发现及开发创新且差异化的小分子肿瘤疗法。截至目前,公司产品管线由14个专注于肿瘤学的候选药物组成,包括五种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其候选产品主要为注重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及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小分子药物。目前临床阶段药物开发的适应症包括肝细胞癌(HCC)、尿路上皮癌(UC)及胃癌(GC)等。
和誉此次公开发行的基石投资者包括LAV, UBS, BlackRock, Warburg Pincus, Temasek, OrbiMed, Vivo, Hudson Bay, Lake Bleu Prime, Janchor Partners, AIHC。
绿茶餐厅二战港交所:王勤松夫妇控股 整体同店销售额不及2019年在申请状态“失效”后,绿茶餐厅的运营主体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绿茶集团”或“绿茶餐厅”)再度向港交所公开递交招股书。在此之前,绿茶集团曾在2021年3月首次冲刺在香港上市。
根据介绍,绿茶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于2008年在杭州西子湖畔开设了第一家绿茶餐厅,并逐步建立了全国性餐厅网络。据了解,绿茶集团的联合创始人为王勤松、路长梅,其中王勤松为董事长。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绿茶餐厅的餐厅网络包括208家餐厅,并覆盖中国18个省份、4个直辖市、3个自治区。而截至2020年末,绿茶集团共开设了180家绿茶餐厅。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就2020年的收入、餐厅数量来看,绿茶集团均是中国第四大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占休闲中式餐饮市场份额的0.5%。就收入而言,该公司是最大的专注于融合菜的休闲中式餐饮品牌。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绿茶集团的营收分别为13.11亿元,17.36亿元和15.69亿元。2021年前5个月,其营收为9.06亿元,2020年同期的营收为4.32亿元。
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5个月,绿茶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和、-5526.2万元以及4833.6万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4248.7万元以及5838.8万元。
报告期内,绿茶集团每家餐厅日均接待人数保持下降趋势,分别为809人、650人、441人和550人。不过,其餐厅的人均消费金额在整体呈增加态势,分别为54.8元、58.4元、61.3元和59.9元。
绿茶集团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其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五个月的整体人均消费略为减少,主要是由于COVID-19疫情期间的外卖服务需求较2021年同期高,其于截至2020年5月31日止五个月为外卖订单提供较少折扣。
绿茶集团还表示,其2021年前5个月的经营业绩在受COVID-19疫情影响下显示出强劲的复苏趋势。不过,其整体同店销售额较2019年同期为低,表明了其整体表现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股权方面,在绿茶集团上市前,王勤松、路长梅夫妇通过家族信托等,间接通过Time Sonic持有约65.8%的股份,为该集团的控股股东。
树脂镜片制造商康耐特光学科技二次递表港交所主板 2021年前五个月收入超5.3亿元据港交所10月7日披露,树脂镜片制造商上海康耐特光学科技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国泰君安国际为独家保荐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公司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于今年4月1日递交的申请现已失效。
该公司为中国领先的树脂眼镜镜片制造商,于往绩记录期在超过80个国家进行销售,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美国、日本、印度、澳洲、泰国、德国及巴西。
于2020年,按树脂眼镜镜片产量计算,公司在中国树脂镜片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8.5%,而2020年的中国树脂眼镜镜片产量则为1,508.7百万件。按2020年的树脂眼镜镜片出口值计算,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商,市场份额约为7.3%。按2020年树脂眼镜镜片所得收入计算,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九,市场份额约为0.4%,且为全球十大市场参与者中唯一一个总部位于中国的集团。
财务方面,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公司分别录得收入人民币(下同)8.538亿元、10.588亿元及10.932亿元,而净利润分别为7850万元、1.119亿元及1.285亿元。
公司收入由截至2020年5月31日止五个月的3.641亿元增加47.7%至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五个月的5.379亿元。净利润由截至2020年5月31日止五个月的3250万元增加98.8%至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五个月的6460万元。
微泰医疗:将通过香港IPO筹资2.54亿美元微泰医疗在港交所公告,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中以每股27.70-31.15港元的价格发行6350万股股票。
不包括超额配售选择权,通过此次IPO筹集不超过19.8亿港元(2.54亿美元)的资金。
假设全球发售于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上午八时正(香港时间)或之前成为无条件,则公司H股将于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上午九时正(香港时间)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买卖。
沃尔沃汽车宣布IPO 募资额约达184亿元人民币中国浙江吉利控股旗下的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汽车在10月4日表示,将在斯德哥尔摩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沃尔沃表示,其目标是通过发行新股,筹集约250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84亿元)资金。吉利方面也有可能出售数量不详的股份。
沃尔沃方面没有披露整个公司在IPO后的目标估值,也没有说明吉利方面将保留多少股份。浙江吉利控股此前曾表示,在沃尔沃完成IPO之后,它仍将是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的主要股东。
本次IPO的收益将被用于资助沃尔沃,将其旗下全线产品转变为纯电动产品。此外,沃尔沃方面还将投资于欧洲、美国和中国的电池供应以及电动机的企业内部生产。
新股解读
“缺芯潮”再现商机?全球第三大晶圆生产商格罗方德赴美IPO美东时间10月4日,全球第三大晶圆生产商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格芯)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F-1文件,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GFS,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证券、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及瑞士信贷为其主承销商。
IPO前夕,阿布扎比国有基金穆巴达拉(Mubadala)投资公司通过其子公司MTIC和MTIIIC持有公司5亿股普通股,为格罗方德全部股本的唯一股东。同时,穆巴达拉也是公司最终的母公司。
尚未盈利,亏损收窄
格罗方德成立于2009年,当时Mubadala的一家子公司收购了AMD在德国德累斯顿的半导体制造业务以及纽约马耳他的一个晶圆厂项目场地。
自成立以来,格罗方德通过收购扩张及战略合作不断发展。2010年,公司与当时第三大代工厂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制造公司合并。2015年,公司收购了IBM的微电子部门,在纽约和佛蒙特州设有制造工厂。到了2017年,公司扩建了位于纽约马耳他的制造基地。
从2009年至2020年,公司的制造能力增加了12倍,拥有10000项全球专利。2020年,其出货了大约200万片300mm等效半导体晶圆,在市场具有一定占有率,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代工厂之一。其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晶圆制造和成品半导体晶圆的销售,下游客户包括高通、联发科、恩智浦半导体等等知名半导体厂商。
随着物联网、5G、AI、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趋势,半导体行业进入发展的新黄金时期。根据VLSI Research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该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0.5万亿美元增长至过1万亿美元。
尽管行业想象空间巨大,但盈利难问题始终难解,格罗方德亦是如此。
2018年-2020年,格罗方德净收入分别为61.96亿美元、58.13亿美元和48.51亿美元,对应的持续经营净亏损分别为26.26亿美元、13.71亿美元和13.51亿美元。
不过当下,半导体行业“缺芯潮”正愈演愈烈,一定程度上为格罗方德带来充足的订单。2020年疫情导致芯片的生产和供应出现短缺,而下游新能源汽车等需求爆发,芯片产能严重更不上需求增速,直接导致了这轮“缺芯潮”。
产能扩张是燃眉之急
2020年,全球五家具有显着规模的芯片代工厂:格罗方德、三星、中芯国际、台积电和联合微电子。其中,中芯国际、台积电和联电在2020年的代工收入约占72%,按外部销售额计算,格罗方德是全球第三大代工厂。
产能是这些芯片代工厂规模化制造前提,尤其在缺芯的大背景下,核心就是解决产能问题。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国际巨头纷纷开启新一轮扩产计划。3月英特尔宣布了一项2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扩大其先进芯片制造能力。台积电4月再改2021年资本支出计划,或投入300亿美元扩产能,并将在未来3年内支出逾1000亿美元。6月格罗方德表示,将斥资60亿美元扩大其在新加坡、德国和美国工厂的产能。
但短时间内解决产能问题并非易事。新建产能从建厂导入设备往往需要2-3年时间才能完成,而疫情的反复,也对芯片供应造成了不确定性。
又一位90后要去IPO敲钟了:OYO估值600亿超级独角兽OYO,终于要上市了。
印度经济型连锁酒店OYO刚刚正式向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正式递交了上市招股书,目标融资约12亿美元。伴随着招股书的露出,这只几乎快要被遗忘的巨兽再次浮出水面——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1财年,OYO营收约5.57亿美元,亏损近5.26亿美元。
OYO,一场硅谷式传奇。2013年,年仅20岁的印度小伙Ritesh Agarwal (中文名:李泰熙)在遍地是脏乱差的印度旅馆中看到了商机:把那些廉价旅馆整合起来,让普通人花不多的钱就能住上舒服的酒店,OYO由此诞生。8年间,OYO以令人咋舌的速度疯狂扩张,从最初那个印度古尔冈的小旅馆发展成为一个覆盖80多个国家超2.3万家的酒店猛兽。
堪称全球酒店业史上最疯狂的存在,OYO一路跌跌撞撞,上演了一幕幕魔幻融资故事,在孙正义掌舵的软银,以及红杉印度、光速创投、滴滴、Airbnb、微软等一众VC/PE和企业投资方的簇拥下成为全球最耀眼的独角兽之一,目前估值约为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600亿元)。
这只巨无霸靠什么来赚钱?招股书显示,OYO有多种收入来源,其营业收入包括住宿服务的销售、度假屋和房源预订的佣金、取消收入、旅游、套餐和活动的销售。与此同时,它还从其平台上的客户租赁办公空间、销售食品和饮料以及订阅收入中赚取租金收入。
收入来源多元,但也经不住持续高速扩张下所带来的巨额亏损。招股书显示,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财年,OYO的营收约为5.57亿美元,上两个财年的则分别为8.7亿美元、18亿美元。利润方面,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1财年,OYO亏损了大约5.26亿美元,相比上一财年17亿美元的亏损,大幅收窄。
事实上,中国曾是OYO觊觎很久的目标市场。这在于创始人李泰熙认为,中国和印度相似的地方在于缺乏平价而高质量的旅馆,这块市场有巨大潜力。因此2017年起,继马来西亚和尼泊尔之后,OYO对中国野心勃勃。
官方信息显示,在进入中国不到两年的时间内,OYO已经覆盖全国320多城市、10000多家酒店的50万间客房,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国内最大的三家酒店集团的总和。
但在激进扩张的繁荣表层之下,忧患隐隐爆发。2019年6月,OYO中国被爆出正在经历一轮大规模的裁员行动,涉及员工人数近一半。这场巨震,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达到高潮。
OYO在中国开始大撤退。2020年3月,OYO中国在内部信中宣布,2020年将进行战略调整,全面转向无保底模式。到了这年9月,OYO在中国仅剩1567家酒店,核心高管也陆续离职。此后的中国市场,几乎再没有人关心OYO的动态,人们似乎已经忘了这个曾经疯狂搅动中国酒店江湖的外来者。
不过,OYO仍未完全放弃中国市场。这一次,OYO在招股书中指出,未来将继续重点发展印度、印尼、欧洲和马来西亚等“核心增长市场”,同时也将评估中国、美国等其它“未来增长市场”的战略机会。在OYO看来,中国等市场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而且与核心市场有类似特征,单体酒店存量大,连锁化率低。
(文章来源:哈富资讯)
文章来源:哈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