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今日开幕 听听大咖们都说了什么?

2022-03-10 21:44:00

雨水提升泵站

  为助力能源产业转型和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低碳城市建设、共同打造氢能产业链和经济生态圈,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石化集团主办、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等单位提供全程战略支持的“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氢能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今日在上海市青浦区开幕。

  氢能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但制氢、储运等核心技术仍是产业发展关键制约因素。论坛上,大咖们从技术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分享了各自对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可再生能源制氢

  是未来转型升级方向

  在“双碳”目标牵引、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日趋成熟、成本大幅下降等背景下,氢能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可否认的是,氢能发展前景虽然十分光明,但产业发展方向如何选择、发展路径如何优化、发展时机如何把握,仍需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

  在备受关注的能源转型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认为,能源转型的方向主要是“五化”,即能源供给侧的电力零碳化和燃料零碳化,以及能源需求侧的电气化、智慧化和高效化。

  “面向碳中和的能源转型,其核心是以一种颠覆性、变革性的能源技术作为战略支撑,形成全新能源大系统。”黄震认为,能源转型重点在于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个系统依赖于遍布全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和储能系统,也包括各种虚拟电厂和微电网的技术,使常规火力发电从现在基荷电力转变为调峰电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震表示,要实现燃料零碳化,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得到的零碳电力做各种各样的燃料,让现阶段以灰氢为主逐步过渡到绿氢的大规模使用,最终实现零碳排放。“这一个过程有赖于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以及制氢的高转换率,在绿氢制取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同时指出,氢气作为燃料的一种,可广泛应用在包括燃料电池在内的多个动力领域,而作为储能介质,氢气的应用场景也很丰富。比如可以用可再生能源来制氢,也可以合成氨,用于车船等的动力系统,这些都是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

  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

  他认为,氢能是未来间隙性、随机性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载体。“利用弃风弃光的电力并组成氢气,或者将氢气转化为能源类产品,更容易实现大规模、长期储存,非常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曹湘洪也坦承,缺少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装备等仍在制约我国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在绿电的制取、储存、运输和应用上,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他建议仍要加大科技投入,尽快改变缺少核心技术、关键材料的局面,按照氢能产业链来布局氢能,围绕近、中期需求着眼长远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夯实技术基础,共同保障我国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上海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创新高地

  氢能是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包括氢能与储能在内的几个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在论坛上表示,氢能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也是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方向,上海将抓住能源发展的重大机遇,把握绿色低碳的大趋势,从三个方面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创新高地。

  第一,聚焦创新引领,为氢能应用注入新的动能。第二,要聚焦示范应用,特别是港口区域的示范应用,例如洋山港、东海大桥等是氢能源汽车最好的应用场景。第三,要聚焦开放合作,建设氢能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长三角联动合作,依托区域优势拉长板,共建长三角氢能走廊。

  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在会上表示,中国石化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正在积极推进全球科技创新建设。此次论坛将氢能产业与上海区域高质量发展密切结合,对推动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我国绿色能源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及石化行业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坦言,我国炼油和化工行业产能总体过剩,而化工行业结构性过剩更为突出,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仍不合理,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增大,能源效率较低,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对此,他建议石化行业应该坚定走“绿色化、自主化、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在创新驱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方面发力,争取在低碳技术,比如节能减碳技术和二氧化碳再利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赵东介绍,中国石化近年来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积极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目前,中国石化拥有国内最大制氢能力,年产量达35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14%,有着丰富的氢气生产和利用经验。此外,中国石化还建立了全球第二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具有布局氢能产业的天然优势,“十四五”期间计划建成1000座加氢站,让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光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房产家居、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光年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