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房产家居、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3-18 09:16:02
2020年6月,在浙江嘉兴第二人民医院,一名27岁的男子被确诊为白血病,医生说骨髓移植是他目前生存的最大希望。
但移植需要直系亲属做骨髓配型,然而,面对儿子唯一的希望,母亲和父亲却都选择了拒绝做骨髓配型。
对此,医生感到非常不解,而且儿子情绪几近崩溃,他的内心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最爱的父母会如此狠心呢?
面对如此绝情的拒绝,男子只能每天夜里在被窝里偷偷流着眼泪,他不能怨恨父母,但却又无法释怀。
生病前后的郭学城
儿子的痛苦也都被父母看在眼里,最后,在生与死的关头,母亲终于鼓起勇气向儿子讲述了一个埋藏了27年的秘密。
然而,这个秘密的背后却引出了三个父亲和两个母亲,他们用爱共同谱写了一段感人心扉的世间真情。
1
1993年,山东德州的郭长江夫妇很苦恼,两人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夫妻俩求医问药多年,结果一次次的失败令他们非常沮丧。
无奈之下,夫妻俩只好商量着能领养一个,毕竟家里有一个孩子才像一个完整的家。
经多方打听,他们得知远在千里之外的咸阳,正好有一户人家正在为刚出生的男孩四处寻找人家。
这或许就是一种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夫妻二人想都没想就连夜买好了去陕西咸阳的火车票。
经过两天的劳累奔波,从咸阳又换了几次大车小车后,他们终于到达了孩子的家里。
其实郭长江在来咸阳的路上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为什么要把孩子送人呢?
在那个年代,资讯都不发达,想了解一个事情的全面信息还是很困难的,所以郭长江夫妇也不知道孩子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资料图
等他们夫妻俩到达时,已是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了,不过,眼前的景象确实把郭长江给惊到了。
郭长江往日也是经常走南闯北的人,见过的世面也比较多,但他还是没想到,这一家怎么会穷成这样子。
这是一间低矮的瓦房,门口有两个大点的小孩在屋外玩泥巴,家里除了床和一张饭桌之外,再无其他陈设。
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真是一点不为过,这时他们才明白过来,人家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拿去送养了。
孩子的母亲抱着男婴坐在床沿边上,父亲正招呼他们快进屋里来。
当看到孩子的一瞬间,夫妻俩对视一笑,郭长江就知道,他和妻子都喜欢上了这个小可爱。
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还有肉嘟嘟的小嘴巴,看得郭长江的心都快融化了。
妻子更是笑中带泪,嘴里不停地轻唤着:宝宝,宝宝。
夫妻俩对男孩发自内心的爱也感动到了孩子的父母,他们不舍的同时,也为孩子能遇到这么好的人家感到庆幸。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将刚出生不到三天的孩子送养呢?
这得要从这个贫苦的家庭说起。
2
孩子的亲生父母是农民,夫妻俩一辈子以务农为生,靠着几分薄田养活一家子。
后来,妻子的意外怀孕让他们又高兴又苦恼。
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如果再添一个孩子,原本清苦的日子可能更加难过。
两人商量着要不要这个孩子,但要去医院却需要一笔费用,他们一时半会也拿不出来,只好再等等。
没想到这一等就耽误了最佳时机,如果强行动手术,可能会有更大的风险,最后医生只能建议将孩子生下来。
可家里再多个孩子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每每肚子里的胎跳都会让妻子的内心融化,她实在舍不得。
于是,在1993年6月的一个清晨,一声啼哭划空而出,是个儿子。
在此之前,夫妻俩已经想得很明白了:家里的经济条件差,和孩子的缘分薄,等出生后找一个好人家去送养。
于是,在亲戚朋友的张罗下,远在山东德州的郭长江夫妇很快就得到了这个消息。
3
在办完相关手续后,母子的分离让妻子哭得撕心裂肺,要是实在没有办法,谁会将自己的孩子去送人呢。
回到德州后,郭长江夫妇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取名字。
夫妻俩为此还忙活了好几天,最后给孩子取了一个寓意极好的名字:郭学城。
初当父母的他们,把这个来之不易的缘分看得极重,在他们心里,郭学城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郭学城小时候
别人孩子有的,小郭学城都有,别人孩子没有的,小郭学城也都有。
在生活上,郭长江夫妇可以说做到了极致的关爱,给了小郭学城一个完美幸福的家。
在他8岁那年,父母的感情发生了变故,郭长江夫妇因性格不合而离婚了。
那时,小郭学城跟着母亲相依为命,但父亲郭长江依然没有减少对他的爱。
平时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学校接小郭学城,父子俩依旧像以前一样,无话不说,无话不谈。
郭学城养父
自从离婚之后,郭长江没有选择离开县城,他为了孩子留在了当地工作。
而母亲则一直未再婚,她担心重新组成新家庭会引起孩子的抗拒。
父母都为孩子的成长作出了自己的牺牲,虽说已经离婚,但小郭学城并没有缺少一份爱,他跟大多数其他孩子一样,在快乐有爱的环境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
4
时间转眼到了2012年,郭学城已经变成了一个帅小伙,刚刚年满18岁的他做了一个决定:参军入伍。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时,郭长江并没有反对,反而对儿子有自己的理想而感到高兴。
最后,他顺利通过了所有的体检,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
在军营的训练虽说很辛苦,但他依旧以开朗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他是军营里的开心果,没事时就会抱着一个吉他给战友们哼唱一曲。
不管有多忙,每周都会给父母打电话,聊一聊军营生活里的有趣事情。
就在郭学城参军入伍的这一年时间里,他的家庭也迎来了一件喜事。
郭学城养母
自从母亲和父亲离婚之后,这10年间母亲一直未再考虑自己的事,母亲一个人带着郭学城生活,她的辛苦和不易,其实儿子都看在眼里。
有几次郭学城半开玩笑劝母亲,希望她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但都被母亲有意无意地避开了话题。
其实母亲心里也不是没想过,但她还是希望等儿子结婚以后,再考虑自己的事情。
所以,母亲的幸福一直被拖了10年之久。
突然有一天,郭学城接到母亲的电话。
在电话里,母亲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城城,妈妈想给你找个后爸,你同意吗?
郭学城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在电话里他带着兴奋的语气一口答应了,他为母亲能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高兴。
后来,当得知母亲与未来继父发展得挺好时,他还带着调侃的语气说:我好想快点能喝到你们的喜酒。
母亲听他这么一说,心里确实有点难为情,故作生气地斥责道:你是越来越没大没小了,照顾好自己,电话挂了。
自从得知母亲有了自己的幸福后,每次打电话时,郭学城都会很八卦地打听继父的情况,他真的很想知道继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很快,两年的军旅生涯就结束了,他迫不及待想快点回到家,想见一见未来的父亲到底是何方神圣。
5
姜善增虽说年过四十,平时里总听孩子母亲说郭学城懂事,阳光又帅气,但马上要见到未来的儿子时,内心难免还有些紧张。
第一次见面时,郭学城主动热情地叫他一声:爸。
继父姜善增
这突如其来的亲近感让姜善增一时间无比动容,听得心里暖窝窝的,一下子两人的关系就拉近了许多。
母亲更是感动得稀里哗啦,含着泪花微笑着拉起郭学城的手,一家三口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
回到家乡的郭学城重新开启了新的生活,他在父亲郭长江的建议下,在县城里找了一份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
有时他会去父亲郭长江那里住一段时间,有时也会去母亲那边住,亲情地关爱他一刻都没有落下。
这一晃几年就过去了,虽说生活无忧,但毕竟发展的空间对于他来说还是比较有限的,他想出去闯一闯。
2019年,26岁的他来到了浙江嘉兴,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地工作。
跑客户谈项目,一次次碰壁,又一次重新开始,之前的军营磨砺让他收获了坚持,也慢慢开始收获成绩。
正当一切向好发展时,一次意外的生病彻底将他打入了人生的低谷。
2020年6月,郭学城感觉到身体不舒服,身体健壮的他本以为只是一场小感冒而已,也没太放在心上。
可后来发现,身体总是会持续地发烧,一连几天,有时又莫名其妙地退了,有时又开始持续低烧。
最后,他去了嘉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做了一个全面的检查,发现血常规检查结果有异常,很有可能是血液疾病。
资料图
当穿刺针缓缓刺入肌肤骨质时,他很清晰地听到骨头与针头之间的摩擦声,那种锥心的刺痛感让他为自己的病情感到不安。
几天后,医院开具的最终结果验证了他的不安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而且还标注着“高危”字样。
诊断证明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一向乐观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他静静躺在病床上,脑子里全是悲痛和无奈。
6
在得知儿子的情况后,养父母和继父连夜赶到了嘉兴。
病床上的郭学城看上去脸色苍白,见到自己父母时,他努力地微笑着。
郭学城
此情此景不禁让所有人都落泪,大家都不敢相信,前几天还是在电话里有说有笑的儿子,怎么就突然得了这种怪病。
医生也好好安抚了大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而且要尽早治疗,治愈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干细胞移植就要先做骨髓配型,要在直系亲属里配型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但郭长江却拒绝了配型,母亲也一同拒绝配型,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儿子的直系亲属。
这一举动让郭学城无法接受,他不理解父母的决定,他仿佛感觉到了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遗弃。
郭学城
他的情绪越来越低落,甚至开始拒绝配合治疗。
养父母心里更是难受,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的血液掏空还给儿子。
他们也想把真相告诉儿子,但又怕让他受到第二次打击。
最后,养母觉得不能再拖延了,孩子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城城,妈妈是爱你的,妈妈恨不得代替你受这个苦,请你相信妈妈。”“妈妈有件事要告诉你,这件事瞒了你二十多年。其实,你不是妈妈亲生的,是我们从陕西抱养过来的。”“但你要相信,妈妈始终是最爱你的,为了你的健康,妈妈可以做任何事情。”
当得知自己是被抱养时,郭学城惊讶之余,他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对自己视如己出的女人,竟然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先是知道自己得了这种怪病,现在又知道了自己不是亲生的。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种绝望,一种被抛弃的绝望。
可回头再想一想,这二十多年里,父母的陪伴从未缺失,父母的付出也毫无保留,过往每个幸福的瞬间都在他脑海里慢慢飘过。
郭学城和养母
亲生不亲生有什么重要的呢,只要他们爱我,我爱他们,这就足够了。
他慢慢地侧过头,看着自己的母亲,发现她真的老了。
他握着母亲的手,轻轻一笑:妈,我爱你,不管是不是你亲生的,我永远爱你。
7
郭长江决定去陕西,去找儿子的亲生父母,只要找到或许儿子还有希望。
连夜他就去了陕西,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之后终于找到了郭学城的亲生父母。
当得知儿子需要救治时,两位老人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二十多年的分离并没有隔断骨肉亲情,这二十多年来,他们也承受着对儿子的相思之苦与内疚之情。
为了能让郭学城匹配成功率高一些,家里的二哥也跟着一起去了。
郭学城
当母子再次相见时,生母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老泪纵横,一边低声抽泣着,一边将脸贴在儿子的手背上。
看着床前的亲生父母,父亲的脸颊已满是皱纹,而母亲的双手已是厚厚的老茧。
一颗泪珠划过眼角,轻轻滴落在手背上,那股淡淡的温度将郭学城的内心融化了。
这是一次久别的重逢,也是一次爱的重生。
什么是爱?就是当你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及时出现了。
而这时候,郭学城也泪流不止,他原本内心或多或少还有些怨气,现在已经是烟消云散了。
很快,好消息就传了过来,二哥的配型成功了。
这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特别是二哥,他对郭学城说:学城,等你好了,我陪你回陕西看看,家里还有大哥在等你相聚。
8
一轮又一轮的化疗,让郭学城出现了严重的个体反应,呕吐和脱发是一轮一轮换着来。
从前那个阳光帅气的小伙,站在人群堆里都是亮眼的一个,但几轮治疗下来后,已经变得骨瘦如柴。
郭学城
郭学城默默承受着疾病的痛苦,而五位老人却承受着经济的压力。
这几轮的治疗下来,三个家庭所有的家底都被掏空了。
前期的几轮化疗将近30万,后期的移植费用保守估计还要30万。
亲生父母这次带来了一辈子积攒的10万块养老金,再加上大家东拼西凑的费用,勉勉强强能凑够前期的30万。
可接下来的30万从哪里来呢?
为了能尽快凑够费用,三位父亲,两位母亲,五个人制定了周详的照顾计划。
养父和继父开始重新找工作,能挣一分是一分,养母和生母照顾郭学城。
而生父从老家把打工抵债的5000斤红枣运来,想办法卖掉挣钱。
郭学城与养父在卖枣
只要三位父亲谁有时间,谁就会推着红枣大街小巷去出摊卖枣。
原本三个互不相识的男人,因为同一个身份而一起努力,儿子能早日康复是他们唯一的愿望。
生父
后来,三位父亲的“卖枣救子”行为经媒体报道后,山东一家建筑企业直接捐助了10万元善款,并且再花30000元将所有枣买走。
随后,三个家庭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伸出了援手,在大家一起努力下,30万的治疗费用总算是凑齐了。
结语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面对疾病的折磨,郭学城并没有屈服,因为在他的身后,站着五位爱他疼他的父母。
三个家庭为了同一个愿望,三位父亲,两位母亲,他们各自用自己那颗最纯朴心去弥补对孩子的爱。
郭学城
郭学城是不幸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患上这种怪病。
他也是最幸运的,五位父母对他视如己出,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父母的爱从未缺失,给了他最温暖的陪伴。
他感恩家庭带给他的呵护,也感恩社会带给他的关爱。
如今的他29岁,身体也在慢慢康复,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我们相信开朗乐观的他,一定会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