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房产家居、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4-11 11:22:43
美国移民 http://www.worldhr.net/col.jsp?id=104
01
官方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态度越来越暧昧,越来越纠结。
住建部主管的《中国房地产报》这两天一再登上行业热搜。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家媒体。
富有钻研精神的人们把它的出身扒了个底朝天,就是想看看,得有怎样牛逼的背景,才敢写出如此大胆的文章。
那篇措辞激烈的《主动作为者,上!不作为者,下》着实惊呆住大家了。
尽管那篇文章就活了一天的时间。但是在被删之前,它的全文内容以各种形式被保存了下来,流传于各个朋友圈和微信群。
大家都在揣测,有住建部背景的官媒此时发出这样一篇文章,用意是哪个。
发了之后,被删除,又是要闹哪出。
这事儿,肯定不止吃瓜群众在揣测,具有政策制定权的地方可能也在揣测。
不管真实用意是什么,能够看出来的是,在对待房地产行业的态度上,官方犹疑不定,进退两难。
和疫情防控一样,摆在房地产行业政策面前的,也是有两条路线。
两条路线,不管选择哪条,都有可能引发舆论风暴。
02
我一个研究宏观经济的朋友说,他觉得近几年的政府太不容易了。
眼看着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不可控的轨道,我们的国家高层在狭窄的空间之下辗转腾挪,争取让大船跑的再快一点,离危险漩涡再远一点。
不当家不知当家难,让114.4万亿超大经济体保持中速运转,更难。
在经济不振的大环境下,是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还是重提夜壶,我们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如若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则今年经济5.5%的目标不好保住。
不管怎么样来描绘房地产,在新的经济动能尚未撑起经济大厦时,这个行业还是顶梁柱。
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GDP增长率靠的是投资、消费和出口。
疫情不确定,国外局势不确定,今年的出口拉动增长率铁定不如去年。
裁员潮兴起,各大行业都不好过,大家兜里的钱都不够用了,消费拉动增长率也靠不住。
说来说去,只能靠投资了。
搞投资,很重要的一大块就是房地产投资。
去年对房地产行业的去杠杆打压,使得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降12个月了。
数据相当不好看。甚至可以说,房地产行业,这个以前能支撑的,现在拖了经济的后腿,一下拖到了脚后跟。
所以,按照保住今年经济增速的思路,必须把房地产夜壶重新拎出来。
另一边,房住不炒从2016年底提出之后,已经提了5年,常念常新,时刻挂在耳边。
连着几年调控,严防死守,终于在去年成功的扭转了大众房价永远涨的预期。
可以说,去年一年,单看房住不炒,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胜利果实还没保留几个月,咋敢重新回到以前炒作加杠杆的旧路。
所以,按照房住不炒的思路,房地产应该塞到床底下,永不启用。
世上最怕的就是两条路相差不大,都有好处,也都有一招致命。
偏偏房地产还影响甚广,行业政策的把握如同走钢丝,往左偏了没啥效果,往右偏了怕引起大火。
这中间的尺度平衡,实在是个难度很高的技术活。
03
两条路线都要平衡已经很是艰难,偏偏现在的经济形势还很复杂。
新冠疫情这个2020年飞来的黑天鹅,引发了经济的很大不确定性。
现在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未来不确定的预期下,人们做任何花钱的决策都会更加保守。
刺激房地产是要从大家兜里掏钱的,现在想让大家掏钱很难。
一是兜里确实没多少钱了。
经过这几年房价的上涨,我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从2000年不到5%飙升到了现在的62.2%。
大家普遍没钱不说,为房子还背一身债,韭菜已割到了根部。
二是护兜里剩余的那点钱护的更紧了。
房价永远上涨预期已破,有一点钱也不会往楼市里投。
所以,现在的复杂情况是——
不是能不能重启夜壶的问题,而是夜壶已破烂,漏尿漏多少的问题。
房地产这个夜壶,其实是个消耗品,每拎出来一次,风险越高,都有损耗。
现在最怕的一种极端情况——
能使的政策都出了,劲儿用完了,但房地产就是刺激不动,人们就是不买房。
04
看目前的风向,对于房地产,采取放松刺激的政策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看看各个城市,从3月的郑州、哈尔滨青岛、福州、衢州、到现在的兰州,60余城已出现松绑政策。
松绑不行,还会继续刺激,势必会让房地产阶段性嗨起。
对于房地产,央行已经在信贷端给予放水的助力。
政策宽松,但这次的市场表现肯定会不如预期,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会抵消一部分政策的作用。
政策效果会打折,但是还会起到作用。
只要给的利好足够多,依然会搅动起波澜壮阔的行情。行业轮动可能又要开始了。
其实挺担心这轮新的行业周期轮动,可能会将不同城市之间的房价拉的更大。
贵的一线和强二线,房价会更贵,便宜的二线或三线,房价会更便宜。
房价的波动,会让弱的城市人们抓紧置换。
有能力往上走的人,会趁机卖掉弱城市的房产,抓紧上车强城市。
每一次房地产的周期轮动,都是一次财富重洗的过程。
或许,风又要起了。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