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房产家居、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5-31 11:18:00
当前,针对新冠疫情形势及防控措施,国际舆论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声音。一方面,世卫组织和多国卫生专家一再警告全球抗疫形势不容乐观,贸然放弃严格的防疫措施,可能导致疫情高峰卷土重来。另一方面,一些声音对中国的“动态清零”方针提出质疑,认为“不可持续”,鼓动中国应尽快改变政策。
资料图
我们认为,在全球疫情仍然高位运行、不少国家陷入抗疫疲劳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并不奇怪。关键是要从各国实际出发,拿出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避免给全球抗疫增添新的混乱。对于中国来说,局外人的评价可以“任性”,但我们自己的选择不能摇摆。
众所周知,自疫情暴发以来,美西方许多政客、舆论机构就一直试图把这个科学问题塑造成东西方的“路线之争”,而且一定要让中国成为“失败”的一方。基于这一立场,他们最开始宣称中国抗疫“陷入混乱”,在自己国家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之后,又不停地上演“甩锅”大戏。如今,他们在自己国家无奈“躺平”的同时,对没跟他们“一块躺”的中国说三道四,其真实用意不言自明。
根据世卫组织的评估,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约为1490万,几乎是各国官方上报世卫组织统计数字的3倍。谁来为这些不幸的生命负责?中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如果不是“动态清零”,全球的死亡数字会更加触目惊心。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如果中国贸然放弃“动态清零”,将可能导致150多万人死于新冠疫情。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仅仅是挽救众多生命这一点,“动态清零”的意义就难以估量。而除了老年人等易感和危重症高发人群,新冠病毒对儿童造成的长期影响也是未知数。美国累计超过1300万名儿童确诊感染新冠,有20多万儿童不幸成为“新冠孤儿”。美国有3亿多人口,而中国人口超过14亿,我们的“动态清零”着眼的是当下,呵护的是未来。
还要看到,疫情才是拖累经济的罪魁祸首。相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下降约1.4%;欧元区19个成员国的GDP增幅相比上一季度收缩0.1%。经济增长受多重因素影响,但“躺平”和“共存”,显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积极效果。今年2月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的英国,其医疗系统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疫情不断反复,学校和企业也很难维持正常运转,“有1/10的人在生病”。伴随着疫情变化和利益纷争,美西方一些国家在“封锁—疫情放缓—放松管控—疫情反弹—再次封锁”的循环中反复折腾,直接拖累了本国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
相比之下,由于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8.1%,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做出重要贡献。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美西方一些人将“动态清零”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并不是基于科学理性的分析,而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新冠大流行远远没有结束,奥密克戎毒株还在不断变异。据报道,传染性比现有奥密克戎高30%的变异毒株已经登陆韩国,目前报告的六例感染病例均为美国输入。这是加紧努力的时候,而不是“躺平”放松的时刻。这种情况下,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正是对全球疫情防控最大的负责任。那些自己抗疫无能、还要求别人跟着“躺平”的行为,在科学和道义上都是有亏欠的;那些对内漠视生命、对外“甩锅”推责的国家,才应该受到质疑和谴责。
资料图
2020年以来,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从全链条防控的“动态清零”,到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我们相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经得起历史检验,也一定能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更大贡献。
延伸阅读
吴尊友:社会上对"动态清零"有误解核心是斩断传播链
过去两年多,我国不仅成功地控制了新冠疫情,也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环境保障。我国取得新冠防控阶段性成果,一是归功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二是归功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正确,三是归功于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积极参与抗疫斗争。
吴尊友资料图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变化,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播速度快、隐匿传播多、防控难度大,国外的防控效果都不理想,很多国家无奈地选择了“躺平”。近期,我国也出现点多面广的复杂疫情形势。国内有些人对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没有了信心,甚至有人把“动态清零”与“零感染”混淆,认为现阶段针对新的疫情形势,“动态清零”不可能实现。为此介绍“动态清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多种误解。
1.动态清零含义
“动态清零”由“清零”和“动态”两个词组成。
“清零”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就是把疫情消灭的过程。但是,这个消灭,仅仅指某地某时刻发生的某一起疫情,并不是指广义的全国范围的总疫情。
“动态”就是疫情发生与清零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说,甲地的一起疫情扑灭了,乙地可能又发生一起疫情;乙地疫情扑灭了,丙地可能还有疫情。或者说,甲地这次疫情扑灭了,过一段时间,甲地又再次发生疫情,或者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或更多次地发生新疫情,但这些疫情之间都没有直接传播关系。每次疫情发生后,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扑灭,使得疫情归零。
动态清零的根本宗旨就是发现一起疫情,扑灭一起疫情,不让疫情在当地“生根”。
2.动态清零的条件
一个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在经过大约1-2天的病毒复制、增长后,开始向身体外排出病毒(即核酸检测阳性),并持续约7-12天。感染者在向身体外排出病毒时,就具有了传染性,能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新冠病毒只有不停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才能维持其长期生存。如果感染者在超过其最长排毒时间,还不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病毒就会被人体免疫功能消灭。
把一起疫情中的所有感染者发现出来,采取物理隔离方式,限制其与别人接触,阻止其将病毒传播给别人,并保持一个最长排毒时间,病毒就在疫情所在地被消灭。
在没有本地的持续传播新冠疫情、且本地新冠疫情主要来自境外传入的情况下,动态清零策略是最佳选择。
在取得控制武汉新冠疫情后,我国境内基本消灭了新冠病毒疫情。随后发生的新冠病毒疫情在本地传播,都是从境外输入的。换取话说,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在绝大多数时段里,我国的国土是干净的,是没有新冠病毒的。所以说,动态清零策略是我国新冠防控的最佳选择。
一般来说,疫情发现的早,其波及范围小,就越容易实现动态清零。即使发生了一定比例的社区传播,以县(区)为基本单位,只要新冠疫情出现社区传播的县(区)数,占全国县(区)总数的比例很小,都是可以实现动态清零的。如果这些出现社区传播的县(区)分散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动态清零就相对容易实现;如果这些出现社区传播的县(区)集中在某几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动态清零的难度就会大一些,需要的时间就会长一些。
3.动态清零的灵魂
动态清零的灵魂就是发现早,控制早,把每起疫情,消灭在萌芽中。不让疫情就地扎根。把疫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以及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控制在最小。
网络图
4.动态清零的主要措施
动态清零的核心就是斩断传播链。
动态清零的主要措施包括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即所谓“四早”措施。
在“外防输入”防控措施中,一是强调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境外进入的感染者;二是强调涉及境外冷链或货物运输的人每日监测,及时发现“物传人”后继发的“人传人”。这两项措施,都旨在将境外输入的疫情,发现在第一代病例,疫情控制在第一代病例。这是动态清零的最高境界。
在“内防反弹”防控措施中,一是要加强新冠疫情地区的人员流动控制,严防感染者流出,将新冠疫情带入非疫情地区,造成新的疫情。二是加强门诊就诊者监测,对发热、咳嗽等疑似新冠或感冒的病人,进行核酸检测;没有条件做核酸的可以用抗原筛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例。三是出现咽喉红肿或疼痛、咳嗽等症状的人,可以用抗原筛查方法做自我检测,如果发现阳性,要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以便妥善处置。这三项措施,都是疫情早发现的有效方法,为实现动态清零提供疫情早发现的保障。
5.动态清零误解一:零感染
动态清零,不等于零感染,与零感染有着本质的区别。动态清零是指对于发生的新冠疫情,发现一起、消灭一起,既不让新冠病毒在疫情所在地流行,也防止病毒从疫区传播扩散其他区域。
动态清零虽然不追求零感染,但要实现消灭一起疫情,又要求在疫情所在地及时阻断传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换句话说,不要求全国在某个时刻无新冠感染,但对于每一起发生的疫情,都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扑灭。
动态清零强调的是社会层面感染者清零,不要求疫情所在地没有感染者。所谓社会层面清零,是指在社会自由活动的人群中没有感染者,即使隔离管理的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处在隔离状态,不会向社会传播扩散。比如,甲地,在核酸筛查中发现了100名新冠感染者,其中50名感染者来自门诊就诊者筛查和社区筛查,另50名来自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者。那么,甲地就未达到社会层面清零。乙地,在核酸筛查中发现了200名新冠感染者,但所有感染者都来自隔离观察的人群,而在社区筛查和门诊就诊者筛查中未发现感染者,那么,乙地就实现了社会层面无感染者,只要连续在社区筛查和门诊就诊者筛查中未发现感染者持续一个最长排毒期(以核酸检测为指标)或者一个最长潜伏期(以确诊病例为指标),就实现了动态清零。
6.动态清零误解二:封控
一些人把动态清零的措施,与封控措施等同起来,一提到动态清零,就想到全城封控。动态清零采取的措施,取决于疫情发现的阶段,如果发现的早,只需要隔离治疗病人,加上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就能够实现清零。比如,过去两年,上海市先后发生12起新冠疫情,每起疫情最多发生病例数都没有超过25例,就控制住了,实现了清零,根本就没有采取任何封控措施。只有当疫情发现晚,或者,虽然发现较早但没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住,出现了较多的社区传播的情况下,才使用封控措施。
7.动态清零误解三:全员核酸检测
还有一些人把动态清零的措施,与全员核酸筛查措施等同起来,一提到动态清零,就想到全市全员核酸筛查。同样,只要疫情发现的早,传播链清楚,顺着传播链,把密切接触者发现出来,就没有必要做全员核酸筛查。
只有当疫情发现晚,或者,虽然发现较早但没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住,出现了较多的社区传播、且传播链不清楚的情况下,才使用全员核酸筛查措施。
8.动态清零误解四:影响经济
有些人一提到动态清零,就想到对经济影响大。实际上,动态清零,才能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如果疫情发现在第一代、控制在第一代、消灭在第一代,对经济建设没有影响,只能是提供安全环境。
如果疫情发现的比较早,比如发现在疫情传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对经济发展也没有影响。
如果疫情形势发展的比较严峻,需要采取较大范围的全员核酸筛查、封控措施等,动态清零策略对经济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数学模型专家初步分析,动态清零策略对当地GDP的影响,仅相当于非动态清零策略对经济影响的一半。